采购节启幕释放信号,鞋材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
2025 年 11 月 6 日,第四届中国晋江国际鞋材采购节在晋江国际鞋纺城盛大开幕,这场以 “以链聚势 协同共赢” 为主题的行业盛会,不仅吸引了土耳其、孟加拉等国际鞋业协会入驻,更通过发布 2026 年运动鞋面料趋势白皮书、上线海外独立站等举措,勾勒出全球鞋材产业的转型蓝图。大有鞋材作为深耕行业的观察者,结合最新市场数据与政策导向,为您解读 2025 年鞋材行业三大核心变局。
一、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,中国占比稳居核心地位
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,2025 年全球鞋材市场规模将突破 780 亿美元,其中中国市场占比接近 40%,继续领跑全球产能与消费需求。从增长动力来看,功能性材料与环保材料成为核心引擎:2024 年中国鞋材市场规模已达 1860 亿元,预计 2029 年将增至 2950 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 9.8%,其中生物基 TPU、再生涤纶(rPET)等绿色材料增速尤为突出,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4.6%。大有鞋材观察到,这一增长趋势与采购节上 “绿色供应链” 的热议高度契合,海外采购商对环保鞋材的询盘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35% 以上。
二、政策 + 消费双轮驱动,绿色材料成企业必争赛道
在国家 “双碳” 战略与《轻工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25 年)》政策引导下,鞋材行业绿色转型进入深水区。截至 2024 年底,全国已有 120 家鞋材企业获绿色工厂认证,平均能耗较行业水平低 18%,碳排放减少 22%。消费端,67% 的 Z 世代与千禧一代消费者愿为可持续材料支付 10% 以上溢价,直接推动安踏、李宁等品牌加速布局 —— 安踏 2024 年推出的 Eco-Runner1.0 跑鞋采用 PLA 中底与有机棉鞋面,单款销量突破 120 万双;李宁青科系列则通过竹原纤维与生物基 TPU 组合,实现单鞋碳足迹降低 37%。大有鞋材认为,随着《鞋类制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39726-2023)持续落地,约 35% 中小厂商将面临淘汰,具备绿色认证与技术储备的企业将抢占市场先机。
三、全球供应链协同深化,产业集群效应凸显
本届采购节上,晋江鞋纺城海外独立站的上线与 “一带一路” 产业峰会的举办,标志着中国鞋材供应链正从 “产地输出” 向 “全球枢纽” 升级。土耳其鞋业协会主席贝尔克・伊克滕明确表示,晋江鞋材的技术优势将成为全球鞋业合作的核心纽带。从区域布局来看,福建泉州、广东东莞、浙江温州三大产业集群已形成 “研发 — 制造 — 检测” 一体化生态,2024 年产值占全国 22.6%,其中泉州凭借完整产业链配套,贡献了全国 41.3% 的可生物降解鞋产量。大有鞋材结合行业实践解读,未来供应链竞争将聚焦 “技术创新 + 区域协同” 双维度,企业需通过数字化溯源、跨境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结语:把握三大机遇,拥抱行业新周期
大有鞋材认为,2025 年鞋材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、技术突破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风口,生物基材料产业化、再生材料闭环体系构建、智能功能性材料集成三大方向将孕育核心投资机会。随着全球供应链协同不断深化,中国鞋材企业有望凭借绿色制造优势与完整产业生态,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核心的地位。后续我们将持续解读鞋材细分领域动态,为行业伙伴提供趋势参考与决策支持。